安徽省个民协会副会长单位、云厦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4月,是一家以房屋建筑为主,集项目管理、物资供应、门窗生产、新能源开发、技术咨询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建筑企业。党支部成立于2011年8月,2022年6月升级为党总支,下辖4个党支部,目前有43名正式党员。公司先后获评“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工人先锋号”“宿州市人民政府质量奖”、省级“双强六好”非公企业党组织等称号。
把党建融入企业发展,做到“双向合一”。推进“交叉任职”工作机制。集团党组织结合实际,通过加强体制创新,建立“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机制,公司党员与行政管理人员均交叉任职达90%以上,形成相互激励、相互约束、相互协作的科学领导机制,建立党组织与公司董事会的沟通协调机制。建立党员参与决策平台。集团通过召开项目建设交流会、建言献策恳谈会、新技术新工艺推广会等联席会议,邀请党员骨干及职工代表参与,探讨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把党员对企业发展的意见建议连接到企业决策层面,为企业的科学与民主决策提供依据和保障。加强党群服务体系建设。高标准打造党群阵地建设,公司于2025年初打造1000余平方的非公党建实训基地,设置了党建文化公园、党史展厅、党建文化墙、党建文化长廊、书记群“谈心谈话”室等,开发了智慧党建学习平台软件,新添了5套智能电教设备等,具有“党建实训、党群服务、阵地教育”三大功能,打造成为党员理想信念的“充电站”、职工培训交流的“小课堂”、党建成果展示的“光荣榜”,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党员教育培训新格局。
以党建引领创新成果高效转化,做到“知行合一”。创新党建品牌建设。集团党组织探索构建了“1236”四位一体党建品牌工作法。即:“1”是坚持质量高地一个主题、“2”是紧扣党建工作“强不强”和生产经营“好不好”两个关键、“3”是走稳“覆盖、推进、优化”三个步骤、“6”是做到“聚焦组织建设”“聚焦管理核心”“聚焦项目攻坚”“聚焦专利赋能”“聚焦安全生产”“聚焦人才强企”6个聚焦,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拓展党员作用发挥。通过设置党员先锋岗、划分党员责任区,组建党员工程师为主“科技创新先锋队”,开展产品技术革新、项目攻关,通过“揭榜挂帅”“金点子助企”等攻坚活动,攻克技术难题500多个,改善工艺技术300余项,获得发明专利30余个、实用新型专利20余个,其承建的“银通苑安置小区项目”获评为安徽省最高质量奖“黄山杯”奖、“银通苑”项目部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工人先锋号”,促进创新成果转化直接经济效益,2024年实现产值达6.6亿元,纳税1087万元。聚焦“人才强企”新路径。实施“红领工匠”后备人才专项培育行动,坚持为企业留才,为企业育才,让“红领工匠”归属感不断提升,分区域建立3个“红领工匠”工作室,让“红领工匠”有干事的平台、成事的环境。发挥优秀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把优秀职工、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技术能手、能工巧匠,近年来,已培养新党员11名,其中3名同志获评园区“红领工匠”称号。定期组织开展“技术大比武”活动,每年设立“岗位标兵”“技术能手”等奖项,开展“以老带新、师徒帮带”活动,现集团公司拥有工程技术、经济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38人,其中高级职称26人,中级职称316人,国家一、二级建造师38人,为企业发展注入人才“活水”。
以有效发挥作用树形象,做到“内外合一”。强化理想信念教育。集团党组织坚持政治学习与本职工作“两手抓、两促进”,把“党课”搬到生产车间、把学习贯穿“班组”,持续推进企业党员职工学习教育推深走实,做到学习有讨论、有记录、有心得,营造出“处处能学习、时时受教育”的浓厚气氛。深化“党群共建”工作。建立情绪疏导“谈心谈话”机制,党组织书记、妇委会主任定时定点进行“一对一”“点对点”的心理情绪管理服务,“坐诊式”帮助职工调解情绪和缓解压力,降低人力资源风险,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实施职工送岗位、送政策、送文化、送技能的“四送”温暖工程,每年定期向职工发放生活用品福利达5万元,让职工切实感受到企业发展带来的获得感。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并重的发展理念,长期在公益实践中,本着务实、友善的精神感召党员职工,用心反哺社会,提升企业形象。定期组织党员职工深入街道、社区开展关爱孤寡老人结对帮扶活动,为独居、孤寡、空巢老人等群体送去生活物资;积极开展“千企联千村”实践活动,与砀山县丰棉村开展结对共建,助销农产品,集团公司累计在助力乡村振兴和社会公益方面的投入资金达300多万元,践行社会责任,擦亮立企“红名片”。
(云厦建设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