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安徽省个体民营企业协会官网       今天是:2024年05月04日

金竹岭村的“花”样年华

金竹岭村的“花”样年华

发布日期:2013-12-05 浏览次数:3013

 金竹岭村的“花”样年华

 

近期,笔者从有关部门获得了歙县“徽州贡菊”的有关数据:

2013年全县徽州贡菊种植面积达6万余亩,产量4000余吨,产值5亿元。

目前,歙县徽州贡菊的著名品牌有:“雅盛”、“芽典”、“徽源”、“汪满田”、“徽宝贝”、“翠明缘”、“洪立安”、“翡翠谷”等。产品已畅销北京、上海、天津、广东、台湾等省市,外销市场主要销往东南亚、韩国、日本、欧洲、独联体、欧美等国家和地区。

歙县从事贡菊生产销售的个私企业达2400余家,其中销售额超500万以上的企业有20家,经纪能人和经销大户有1200余人,年销售额达4亿元。

说起赫赫有名的歙县徽州贡菊,就不得不说歙县北岸镇的一个高山村落——金竹岭。从名字上看,这岭必长满竹子,这一点不假,但竹子却不是金竹岭的特产,金竹岭的特产是贡菊花,又叫徽菊。今年十一月中旬,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与两位同事,乘坐1个多小时的乡村公交,爬了1个多小时的山路,来到了金竹岭。

金竹岭在深渡、北岸两镇的中央地带五渡村的大山里,整个村庄依山而建,一进村口,就逢遇一株古樟,苍劲挺拔,郁郁葱葱,体格硕大,那树身至少在五六人合围,同行的当地人介绍,这是一株水口树,大约600年树龄。在徽州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村村寨寨都有一片水口林,而树的年轮大抵相当于村庄的年龄。从这里看,金竹村也是个六百多年的古村落了。代表这一古老特征的还有整个村子一幢接一幢的徽派古建。斑驳的马头墙,青苔围满的门框,欲倒未倒的墙体,处处透着岁月的沧桑。

  山村里游离着淡淡的菊花香,从脚下到远近的山头都是一片片雪白的菊花田。站在村头,我们唯一想做的事就是深深地呼吸,为了这带着花香的纯净空气,我们像一条搁浅在沙滩上的鱼,狠狠呼吸着…… ,陶醉其中,忘却世事。

  山上的村民在房前屋后都种上贡菊。

  没错,这片并不险峻的山头,这个散落在山谷、山腰中的小山村,就是徽州贡菊的真正原产地!

  今年的贡菊尽管收成不如去年,但仍为冬日的金竹岭增添了许多色彩和浪漫气息。  

  70多岁的村民方银辉在自家的八分菊花田里拾掇着,他的老伴则仔细将菊花摘下,放进背篓里。太阳快下山了,背篓里的菊花仍未满。

  “今年天旱啊!雨水少,山上雾气下得也不多,收成不如往年喽!” 

  方银辉老人种了40多年菊花,看来,今年的收成不太使他满意。“菊花是最耐旱的,山上的地,如果连菊花都种不出来,那就什么都不用种啦!”因为土质下降,老人对今年自己这块地里的菊花不太乐观。“最多100多公斤吧!”老人掐灭了烟头,有些失望地看着面前的一片菊花田。“一块地最多只能连种2年菊花,2年后,就要再换一块地,因为贡菊是最不耐重茬的植物 。”见我们对贡菊感兴趣,老人便兴奋地打开了话匣子。

  “菊花嘛,一是要朵形大,二是要香气久,三是要颜色正。最好是像炒米的颜色。”据老人介绍,采下来的鲜菊花要均匀平铺在竹匾上烘。烘制菊花有专门的烘房,几乎家家都有。烘房,其实就是一个改制过的大炉灶,炉灶里生火,上面配鼓风机。炉灶两边分两屉,屉内均匀地各安放12个竹匾,两排共24个匾。烘烤时,竹匾里摆放着鲜菊花。听老人说,烘房里最佳的温度是5052℃。烘制菊花的时间一般一天一夜24个小时,如果是雨天,采摘的是带水的菊花,则烘制的时间会相对长一些。

  老人对自己多年积累下来的经验很有信心,“我只要隔一段时间进烘房转一圈,就知道温度对不对,比温度计还准哩!”比起年轻一代菊农,在金竹岭,上了年纪的“贡菊老人”都有一本自己编写的“菊花宝典”。

  鲜菊花5斤左右,烘制后能得1斤贡菊,今年的收购行情是每斤50元左右。  

  金竹岭的贡菊种植历史至今有500多年,且一直没有中断过。因此家家户户都是烘花高手。他们烘好的干花并不急于出售,而是用袋子装好了搁置在干燥处,放上一段时间或者数月不等,遇到合适的买家才肯出手。若是遇上年景不好,产量就会打个折扣,菊农们就更加舍不得出售了。金竹岭的招牌让这里的花农有了一种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的味道,花农常自豪地把他们的贡菊称作“帝女花”。

随着徽州贡菊产业的连年发展,以山坡地种植菊花,从产量上远赶不上田里的。由于山地坡陡,管理上难度加大不少,甚至其外表形状也要逊上一筹。但是金竹岭的徽州贡菊,却是以正宗的贡菊载入过史册的。过去和现在,无论是中央电视台、安徽电视以及其他媒体,只要采访正宗的徽州贡菊,就必得上金竹岭,来到这绵延菊香的群山之中。与其他皖南山区的群山相较,冬天的金竹岭显得是那么的一山独秀,一山独香。

这样的底气又是从哪里来的呢?这还得说说徽州贡菊的典故:

早在宋代,金竹岭的空气就开始渗透着菊花的清香,那时的徽商从浙江德清县把菊花作为观赏菊带入了歙县金竹岭,有一年大旱,村里很多人得了红眼病,有村民试着用鲜菊花泡水饮用,居然疗效很好,于是各家各户就在房前屋后遍种菊花。但鲜菊花不耐久藏,村民们就把采下的鲜菊烘制成菊花干,这样就能随时泡水饮用。清代光绪年间,京城红眼病流行,徽州知府将金竹岭村的菊花连夜送到北京,治愈了很多老百姓的眼疾,于是皇帝御批,年年进贡。从此,徽菊被冠以“贡”字,金竹岭村里的菊花便名扬天下。

还有一个与徽州渊源颇深的朱皇帝故事:朱元璋一次兵败避难金竹岭,祸不单行又患上严重的眼疾,打天下的真龙天子眼睛不亮怎么行? 于是当地菊农便用菊花为其洗眼,并泡菊花茶让其饮用,一周之后,龙体痊愈。做了明皇之后,他更是忘不了徽菊的功效,菊花就成了上贡皇帝的贡品。金竹岭菊花由此名声大振,一直响到今天。

  如今徽州贡菊已成了金竹村农民的重要经济支柱。该村菊花经纪人之一、歙县徽苑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江益民介绍,仅金竹岭村年产菊花就有5万余斤,收入达3千多万元。随着徽州贡菊名声风靡在外,金竹岭坡地上种植的徽州贡菊,不仅仅局限在药用经济价值上,它的观赏价值也进一步得到提升,深受人们认可。每年秋末冬初季节,金竹岭菊花几乎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令人赏心悦目。白茫茫、金灿灿一望无际的菊花吸引着成千上万国内外广大游人及摄影爱好者前来观赏,令其流连忘返。

 

                              歙县工商局 吴德杰